English

大型综艺晚会浪费现象透视

2000-02-2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光 我有话说

近年来,我国社会生活可谓喜事连连,一台台大型文艺晚会应运而生,衬托出一派繁荣景象。综艺晚会这种形式本来很为大众看好,在一些重大的庆典之际举办这类晚会也是必要的,起到了凝聚人心、鼓舞士气的巨大作用。一俟蜂拥而起,晚会过多且形式雷同,耗资很大,造成不小的浪费,也引起了文艺界一些有识之士和其他社会人士的议论和批评。如何本着勤俭节约、质朴清新的原则,对大型综艺晚会进行压缩,如何坚决杜绝浪费现象,已经成为当前群众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。

晚会的铺张浪费已经不单是一种现象而成为一种风气

综艺晚会的花费是相当可观的。据文化部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:有的大型文艺晚会制作费用达800万元,有的上千万元。一些表达全国人民心愿的大型庆典晚会花费高一些,是可以理解的,但有些省市的地方晚会制作费用也高达千万元,其形式与全国的相差无几,变成晚会层层搞,这实在没有必要,无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。

前不久,中办、国办发出通知,要求举办新世纪、新千年庆典活动要注重实效,反对形式主义,讲究节俭、适度,严格控制规模和开支;各地不得搞耗资巨大的大型综合文艺演出,不得搞重复性的庆典活动。根据这个精神,文化部率先行动,发出了《对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实行严格管理的通知》。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:“文艺晚会的铺张浪费、讲排场现象已经存在几年,之所以到现在才进行严格的管理,是因为晚会的铺张浪费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现象而成为一种风气。文化部认为,两办的《通知》精神不仅适用于庆祝新世纪、新千年的文艺活动,而且对加强今后文艺演出的管理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”

时下,一些文艺晚会一味追求“人海战术”和华丽的舞台效果,忽略了节目本身的艺术价值。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演员挤在舞台上乱跑,以显示阵容的强大;五六个歌手同唱一首歌,一人一句;服装极尽艳丽以展示气派奢华的场面,人们对此已经屡见不鲜。国家大量资金就像放爆竹一样,短短的几小时便化为泡影,事后留在观众记忆中的,也只是一片空白而已。其实,在大喜的日子里,人们期待的是主题鲜明、艺术质量高的庆典形式,而绝不在于它的铺张程度。最近,在广大群众的呼声中,有些部门已经注意这个问题了,比如春节前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的“双拥”晚会,就大大削减了歌伴舞,形式清新质朴,效果反而更佳。

文化部提供的资料表明,德国近年的国家艺术经费拨款高达人民币4亿元;法国巴黎歌剧院一年可以拿到近1亿美元的国家拨款;而我国去年拨给11个中直艺术院团的经费才只有3500万元人民币。看到这不多的拨款数字,人们对用于晚会的耗资之巨就更加感到触目惊心。潘震宙说:“晚会的奢靡浪费,是由于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的。我们的大部分文化资金被一些晚会所占用。我个人认为,许多庆典活动可以用相对简洁的表演形式代替闹哄哄的综艺晚会。这样可以减少资金,为艺术院团日常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经费。”

晚会形式千篇一律阻碍了艺术创新

大型文艺晚会的过多举办,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金,而且阻碍了文艺院团的创新步伐,抑制了艺术精品的产生。对此,演员也深有体会。他们感到,“人海战术”的观念导致歌伴舞成为晚会的主要表演形式,应付晚会成了艺术院团的主要工作。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名一级演员说:“泛滥的晚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舞台创作的速成班,我们对大多数经不起推敲的作品失去了感觉,只是机械地排练。一年的时间有半年都是这样度过的。”

在这种情况下,演员变得越来越浮躁,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艺术创作。应付大量晚会,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物质欲望,但同时也压抑了他们的创作意识,阻碍了我国舞台艺术创作的步伐。

铺张浪费的现象不仅存在于文艺晚会的制作上,而且也渗透于整个文化市场中。如果听任这种现象继续蔓延下去,对于我们历来提倡的“注重效果,厉行节约”的风气,是一种严重的侵蚀。这次,文化部本着“精打细算、严禁铺张浪费”的原则,下决心对大型文艺活动的铺张浪费现象严格管理,它的意义,不仅会使我国的文艺事业受益,而且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扭转,也带了一个好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